020-123-4444

新闻中心 分类
厚植文气文化惠民空间更聚人气——浙江探索公共文化空间一体化运营模式jbo竞博发布日期:2024-12-08 浏览次数:

  浙江杭州,钱塘江畔,一片传统合院式建筑群与远山相连,犹如一幅江南人文山水画卷。这里便是之江文化中心,由浙江图书馆之江馆、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、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、浙江文学馆和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聚合而成jbo竞博。

  这个在浙江乃至全国体量最大的省级公共文化集聚群于2023年8月29日建成投用,以更大的空间体量、更多的活动容量、更好的服务质量,代表着浙江公共文化服务从有到优的新跃迁。

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,“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”“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,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”。

  大手笔投入,呼唤一场大手笔改革。之江文化中心,成为一方“试验田”,为公共文化场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先行探路,以国有文化企业打造市场化运营平台,探索公共文化空间一体化运营“之江模式”。

  “前方到站,之江文化中心。”国庆假期首日,秋风微凉,杭州地铁6号线之江文化中心站人头攒动。从闸机到出口,人流鱼贯而入,“头回客”携家带口边走边看,“回头客”加快脚步轻车熟路……他们的目的地,都是之江文化中心。

  来自陕西西安的孙先生牵着孩子,兴奋地直奔公共服务中心《大航海时代》亚洲巡回展。他说,看到新闻就马上改了国庆出行计划jbo竞博,“之前这个展览在马来西亚,现在到了杭州,当然要直奔现场啦”。

  这一年,之江文化中心举办各类活动3000多场,其中这类市场化的活动就有近250场,内容更活、口碑更好,却不用增加财政负担。“好资源还要有好运营。”浙江文学馆馆长程士庆感慨,人气、文气同频共振,不仅活动策划要够好,大体量、好运营的奥秘,还在于借力“市场之手”。

  可以说,用社会化、市场化手段是一种好方法。不过,之江文化中心还要考虑,如何既把文化场馆经营权交给市场,又守牢文化品位避免一租了之?如何既打破“散拼运营”惯性,避免各个空间各锁把门,又保持各主体灵活性和多样性?如何既放大政府投资效用,又消弭公益服务和市场手段的隔阂?

  2023年1月,浙江省文资委召开专题会议,明确以协议出租方式,委托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(以下简称“浙江文投集团”)统一运营中心公共运营空间及四馆馆内运营空间。同时清单式厘清权责jbo竞博,明确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范围,待条件成熟将公共服务中心资产产权确权给浙江文投集团;建立由浙江文投集团牵头、四馆参与的日常工作协调机制。

  “我们有一个明确任务,服从公共空间‘一体化’运营改革,打破事业、企业体制壁垒,彻底从物理空间一体化走向真正的一体化运营。”浙江文投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林亮说,在省委宣传部和省财政厅指导下,浙江文投集团与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、省作协以“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”为原则,形成“政府主导、事企协同、国企担当、多元互补”的管理格局,形成“4+1+N”委托运营关系,即4个场馆委托授权主体+1家一体化运营主体+N个服务商。

  这道关系算式活化了公共空间所有权、经营权和使用权,形成一种新的自洽和默契。“我们比当时文博场馆‘1+1+N’改革更进一步。”程士庆说,这个关系形成“之江模式”基础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由以政府主办向以政府主导转变,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由事业单位单一输出向市场运营多元供给转变,公共文化服务目标由政府所想向群众所需转变。

  据林亮介绍,改革在顶层设计上实现两项突破:一是“放”,事业单位聚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;二是“管”,浙江文投集团定位从市场竞争型国企改为功能型文化国企,以发挥激活市场的平台功能。“我们必须以社会效益为基准,既要保障公共服务普惠品质,又要追求市场服务增量多元。”林亮说。

  运营一周年,之江文化中心“四馆一中心”各美其美,晒出亮眼成绩单:浙江省博物馆“浙江一万年——浙江历史文化陈列展”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年度陈列展精品,最高一天客流超过2.5万人次;浙江图书馆之江馆到馆读者超过123万人次,阅读推广活动近500场;文学馆各类展示和活动吸引观众15万人次,落地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,成为活态文学综合体,让静态的文学动起来、抽象的文学具体起来;作为全国首家大型区域综合性非遗馆,年举办传承活动近900场次、研学体验活动140场,30岁以下观众人数占到45%……

  “我们希望通过打造文化空间,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范式。”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厅长陈广胜说,在同一个空间,可以读书、赏文物、看民间艺术,一站式集纳文化资源。

  位于之江文化中心负一层的公共服务中心内人头攒动、商铺密集。“之市”文化集市,年轻人贩售着精致、潮流的手作;“浙里食局”餐馆集聚浙江各地区的特色小吃;“知江南”文创品牌旗舰店,把江南风景做成各类手信……

  “快到周末我就打开小程序看看最近之江文化中心有什么活动。”家住杭州市滨江区的蒋女士是之江文化中心的常客,她带女儿看过手艺人表演提线木偶,看过露天电影,听过戏曲唱段。“我还在这里找到了遛娃搭子,放心把孩子交给研学,然后闺蜜们坐在图书馆看半天书,喝一杯茶。”蒋女士说。

  之江文化中心的服务被网友概括为“听劝”模式。“单独运行、单独服务,会有很多困难,很多资源不能共享,但观众的需求是多元的。”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向记者介绍,每天观众的意见被整理成表格发给责任部门,从展陈的纠错到物业服务设施完善,每条意见都得到落实。“四馆一中心”每月一次碰头会,在一次次交流中碰撞出提升服务的好点子。

  人们希望下班之后也能去,从公共服务中心晚八点的“城市书房”到“之江奇妙夜”的夜场活动,服务时间从“朝九晚五”延长到“朝九晚九”。人们希望更多好玩的宝藏小店,从最初“浙里食局”非遗美食到创新展览业态引入、众筹文创爆款出圈。

  “打造新范式,实现文化事业服务力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文化精品的创作力共同提升,核心是推进文化事业、文化产业协同发展。”林亮说,“我们形成了投入、合作、管理、业态四大机制创新,探索建立授权支付相关机制,以运营收益反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,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盘增效提质、市场化供给增量盘放大扩容,实现服务供给做加法、群众获得感做乘法。”

  “非遗传承保护需要借力,汇集社会资源一起找到切入点、突破口。”在浙江省非遗馆馆长郭艺看来,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享,事业、企业单位共同推进文化IP创造转化,二者实现“双向奔赴”。

  8月20日晚,一场以唐风宋韵为主题的公益夜课在之江文化中心举办,吸引了300余名观众,其中三分之一是专程从省外赶来杭州。

  在公共服务中心走廊处角落,独立音乐人周静波新开一家音乐疗愈主题空间。静静开张没宣传,但以乐会友,很快这儿的夜场露天音乐会一位难求。“这里是公共文化新空间,也可以是我们一起参与文化艺术创造的新空间。”周静波和自带流量的主理人,把之江文化中心当作创业项目的“孵化场”,激发“文化+百业”的乘数效应。

  文化空间运营的改革,催生文化产业的新蓝海和新生态。公共服务中心引育非遗+、绍兴黄酒金柯桥、松阳茶品屿山空、云和木玩、龙泉青瓷等具有浙江韵味的地域文旅品牌店铺57家,全国首店率超过35%,一铺难求。“可看、可研、可品、可创”多元消费场景逐渐成型,造节策展、宝藏业态、众筹文创、IP展览、精品研学持续迭代,带动消费超亿元,引人“打卡”更“刷卡”,实现人气“流量”变消费“留量”。

  围绕之江文化中心,跨域、跨级、跨界聚合省内外社会化、商业化合作资源,构建超50家的供应商矩阵形成了空间共同体。这些在文化空间中孵化的产品和品牌,也助力“之江模式”从之江文化中心起步快速外拓。

  “从讨论能不能做,到讨论怎么才能做更好。”程士庆观察到,在磨合中优化,“之江模式”不仅解决了坚持公益性和开拓商业性的矛盾,而且从1.0版本向2.0版本持续迭代。

  在杭州,数字文娱体验产业集群M511光影汇启幕,融入现代科技与艺术,打造城市文旅融合新样板;在绍兴,浙东运河文化园正在以“之江模式”开拓运河文化地标……

  “之江文化中心运营以来,省内外很多文化场馆来这里取经,也希望我们能够复制输出经验。”林亮说,下一步“之江模式”将融合历史经典产业焕新、“东坡行旅”全国首条文物主题游径、老屋复兴提质扩面行动等载体,持续深化改革、优化服务、擦亮品牌,让文化空间真正成为惠民的阵地和产业的新空间。JBO竞博首页